close

207817_10150153884884598_714804597_6418155_2976047_n.jpg  

文/藍川芥

最近我問妳:「為什麼到了現在的景況,一切好像都很好,但反而失去了可以一直執著下去

的事物?」

(中年危機嗎?會不會來得早了點...)

「譬如什麼呢?」妳問。
「就像以前為了寫一篇文章,我可以投入很多很多的時間,看很多書,模仿喜歡的作家的筆觸,很深的想一些事情,寫出很多我可能現在仍覺得很棒但已經寫不出的東西。」
「或者換個角度說,喜歡的事情一直很多,但卻找不出一個能持續不斷,甚至倒下整個熱情去衝破的那個東西。」
「不會啊!我覺得你很棒,你做什麼都很優秀。」妳總是很會鼓勵安慰人。

要說懶惰也可以,要說沒時間也罷,但回歸最原始熱情的本質,我們還是要問問為了什麼而執著?為了什麼繼續不斷的去做。

如果我們不要那麼在乎別人的眼光,是不是會更容易找回那個「想衝刺」的熱情?但另一方面別人的反饋其實也很重要,因為這在某程度上也間接檢測著我們執著的東西是不是發生了「影響力」。

但回過頭來想想以前,我們熱情的執著真的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的生命歷程在記錄、在拍攝、在聆聽、在感受。那種敏銳的細膩,絕不只是存在憂傷痛苦之時,也許只是太安逸讓我們的心都麻醉了,也許。

為什麼只有在以前看電影才有那麼深的感觸?為什麼只有在以前對於情感的描述可以那麼細膩?為什麼只有在以前好像連雲在走動樹葉飄落的聲音都可聽見?為什麼我們找著了上帝發現了很多人生的「真相」但我們的五感反而凍結了?不是這樣的。

這像有點自我剖析的文字,在「下一次執著」前的紀錄,只是任意想想,然後有個小結。不過我想過不久,答案自然就會有頭緒。把細膩找回來,把熱情找回來,把負擔找回來,把深刻的執著找回來。畢竟我們不會白白的來,白白的死去。只是現在的人生階段,也許坐下來想清楚,會比較稱得上是最美好的姿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川芥Aika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