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川芥

幾年前,因為研究所的一門電影理論課程,將我帶入了電影的藝術殿堂。我很少看書,很少去畫展或舞台劇,偶爾去河岸留言或小客廳,除卻音樂和籃球之外,生命中最大的興趣就是看電影。

於是乎,從我「懂得」看電影以來,許多大大小小的影展絕對逃不過我的眼目。以前因為有上電影相關課程的關係,看電影會莫名的輔以很多理論來賞析,而且越冷門的片越喜歡看;現在比較不同的是,看電影變成一種自我人生的觀照,不再那麼學術,也多了點會挑選「具正面意義」的片子來看。

好幾年過去了,參加影展或平常觀看電影,從一個人,到兩個人,偶爾很多人一起,再回到現在的一個人。雖然愛去的電影院就是那幾間,雖然進入那些充滿許多回憶的場域,是充滿煎熬的。但我想,電影的魔力真的是到達「忍著回憶的痛苦」也要踏進去的那種地步。所以,我愛電影,現在愛看,以後勢必也是。

第八屆台北電影節,是我第一次一個人要趕那麼多場電影的一次,以前有情人,有朋友一起,但還好,我早已經習慣一個人看電影。這次一口氣挑了十六部來看,雖然還有很多想看,但囿於時間必須割捨,以下就是我準備要去看的片子:

0624 
隱藏的黑夜(新)10:30

0625 
偷腦(豪)13:00
愛情快跑(豪)15:00
一年之初(中)17:30

藍川芥Aika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Past--

從這個高樓,往下俯視。黑夜舖上一條乾淨的街道。剛剛才有歌手又光鮮亮麗的趕了場通告;有年輕男女在製造甜蜜;每輛車上運載著一個個人生的故事,結束、繼續,或重新開始;書店門前的行道樹又飄散了十幾片樹葉。而今,夜又復歸屬於它的寧靜。

我總是知道,在黑夜來臨的幾時幾刻,世界會賦予我那麼恰好的安靜。可以檢視一天的生活,想想今天發生的人事物,讓受傷的心再度的復原,或寫下帶點憂鬱又意義深長的文字。

但是,那天的夜晚,不安靜。

我來不及檢視一天的生活,也沒時間想想那天發生的人事物,我的心忘了什麼是悲傷,但也不那麼渴望的寫文章。那天過得漫長,有歡樂,有笑語,有驚喜,也有分享。屬於歡慶的聲音不斷在心底環繞,捨不得睡去,也捨不得讓黑夜就這麼的過去。

我花了一分鐘的安靜,拍下落地窗外夜的安靜,然後又回到快樂的場域,繼續在小宇宙的世界中。「We are in the world, but not of the world.」(我們身在世界,但不屬於這個世界)一直是我這些日子以來的心情寫照。這不是叛逆,更談不上是棄世。我們只是想作我們自己,想用良善的心生活,不被世界的憂傷淹沒;或有能者,也企圖去感染、去保衛這已經生病的世界。

藍川芥Aika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文/藍川芥

 光線,斜43.5度;溫度,攝氏23度;時間,早晨6:48分,天空,寶藍。

 透明瓶子殘存的白色鮮奶留有我雙唇的溫度,黃色光線透過藍色窗簾呼吸一整個臥室的氣味。有雨季最後潮濕的味道;CD在光碟機裡百轉千迴的撕磨味;以及身上餘留昨晚在電影院的木頭香。我醒來,彷彿剛從森林裡走出,光線傳送著清新,而寧靜正烘托著鳥語般的樂聲。

Breath

 與圖為伍的日子持續的進行著,長時間的上網,也定期的出現了倦怠感。turn off,暫時關掉腦中的煩擾以及手邊的工作,只要讓我稍稍的安靜,呼吸一下就好。於是在下班後,走到附近的摩斯,買了漢堡和鮮奶,然後選了晚上10點40分,在光點播放的《極地重生》,順便拿我台北電影節的票。

 星期二的夜晚,天空仍下著毛毛雨,晚上10點多,在電影院逗留的人更顯稀少。等著電影開演前的十幾分鐘,我坐在光點門口前的那個長凳上,邊喝鮮奶邊吃漢堡,然後將破報攤開翻閱。那是一個彷彿全世界都是屬於自己的時刻,夜深人靜,呼吸聲均勻,售票員偶爾觸碰售票機的聲音突然格外好聽,雨也多了點詩情畫意。好像,雖然是一個人的身形,但安靜卻使內心湧現更多美妙的聲音,有他的,他的,還有祂的陪伴。

 電影裡的男主角,獲得了難能可貴的重生;而我,只是更加確定了我的重生。
 
Every Time

 花一個晚上,寧靜的時間,看《標竿人生》和《活出美好》。「同情可以滿足人類的兩種基本需要:被了解的需要與被接納的感受」;「赦免是忘掉過去,信任關係著將來的行為。」;「衝突若妥善處理,我們往往可以藉著面對並解決彼此的差異史彼此更親近。」這個章節,在說明基督裡的團契,也可擴約到人與人、人與整個社會的連結。

 每一次,每一次我來到小組,或是神的面前,總是充滿著喜樂與幸福。那種喜樂與幸福,是來自真誠的付出與關懷,不是一個人或少數人的力量,而是一大群人所凝聚出的美麗能量。每一次,每一次我又難過或心中不適時,我會靜下心來傾想、禱告,以及想著每個人說過的話,還有所謂的真理,於是我現在過得漸漸美好。

藍川芥Aika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藍川芥

--Past--

保存期限,一年。到期日,2006,夏季的晴天,7.23。

像一個珍貴的寶物,又像滯重的陀般,一直擺放在小桌子的下方,一動也不動。但它偶爾還是活動的,在我想要拆封,飲入一些甜美的回憶的時候,我會將它拿起來端視個幾分鐘,然後,還是捨不得打開的,又放回原位。

保留這種微不足道的東西,是一種好習慣,也是壞習慣,類似感性得不知所以,然後傷得理所當然。所以除了可樂之外,還有卡片、紙條、玩具,或者髮夾,以及每一個可以稱為風景的風景。都這麼都寶藏在可見之處,或不可見之處。

我很容易滿足,不相信有失望。就像這瓶最後的可樂,好像未拆封,妳手遞過的溫度就會永遠保留在這瓶罐當中,安安穩穩的不曾離開。什麼是親愛,什麼是失望,都暫時的擱在腦的真空的區塊,而我仍持續放空,凝視著,雜訊片段的經過,眼淚附在那片段上,一不小心的就,滑了下來

--Now--

藍川芥Aika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文/藍川芥

--Past--

那是遇到青草綠之前的灰暗,光頓時被撤走,風也漸漸停止擺動。世界像是吃了安眠藥般,停止轉動,靜靜沉睡,想像死寂,世界再也沒有所謂的,世界中心。我們唱周杰倫的〈黑色幽默〉,我們唱莫文蔚的〈看透〉;我們溺死在Feist的〈Let It Die〉裡面,然後永無止盡的捲入聽宇多田的〈First Love〉的感傷裡。

過去的歌本太淒美,就連文字也顯得有那麼點矯情。這一分鐘,心情好了﹔下一分鐘,我們便又開始落淚。不,那一分鐘,應該換成每一秒鐘才是。就是到了「你看我要溺死了,我漸漸復原了;你看我又快要溺死了,我又漸漸復原了」的假象循環裡。世界一樣沒有所謂的世界中心,我們一樣從裡到外穿帶著矯情,然後永恆的追尋著所謂的沒有永恆,一直哼著歌。

這次是James Blunt的〈Tear and Rain〉,你看我又要溺死了!

--Now--

人生翻了好幾個書頁,然後有人輕輕拍我的背,說,我們來認識什麼是陽光的草綠色,什麼是熱情的蘋果紅。來,我們來歌唱!

藍川芥Aika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文/藍川芥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揹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出埃及記:19:4)

 這是電影一開始,引自聖經的一句經文,「我」指的是上帝。你要說這是開場的醒題可以,要說這是貫穿整部電影的中心脈絡也行。總之,這是部架構在以宗教為背景的愛的故事,愛的彰顯充斥在人物間的血緣、國族、宗教、種族等等衝突與平反之上。若甚了解猶太教與基督教的歷史或教義,對於故事的體會會更為深刻(當中出現許多與聖經相關的信息,牛奶與蜜、40年、摩西計畫、亞當的膚色等);但別擔心,除卻宗教的色彩,關於人道、關於認同、關於愛的議題,我想每個人看了都會感同身受,因為自始以來,我們都存在著這些問題,尤其是台灣/東方人與歐美/西方人的衝突,關於認同、關於歧視、關於救援,也隱隱約約涵蓋在這些議題當中,足以發人深省。

 《緊握生命的希望》有著導演哈杜‧米赫羅 (Radu Mihaileanu)自己的童年色彩,是讓飾演母親的阿貝卡西絲(以色列天后級演員)動容的故事,也一舉拿下2006年奧斯卡「最佳劇本獎」(也同獲柏林影展觀眾票選獎、最佳歐洲電影等)。片中描述1984年,戰火連天的衣索比亞,小蒙(Salomon)一個九歲的黑人小孩,住在貧困至極的蘇丹難民營裡。這時一個以色列與美國的聯合組織Falashas,希望拯救衣索比亞的猶太教孤兒,將他們安置在以色列生活(劇中稱為「摩西計畫」),小蒙的媽媽雖然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但是在得知這消息後,為了讓孩子有機會活下來,於是囑咐小蒙裝成猶太教徒,並且宣稱自己是孤兒。「go, live and become…」是母親對他最後的叮嚀,亦傳達著身處困境的人們心中最深的期望。

 此片敘事按著不斷衝突、不斷解決;再衝突、再解決的線性結構進行,大量的中近景拍攝臉部與眼神,更是直接的將主角內心的各種情緒表露在觀眾眼前、直擊心底。主角小莫所受到的衝突真是無所不包,從九歲時開始,就因哥哥保護小莫而慘死在他人手裡,心底就有了個小陰影;後來不明白母親為什麼「逼」他走,並自認為一定是自己犯了什麼錯,所以哥哥死了,母親一定是不喜歡他,還要他「出人頭地」才能回來─這無疑是造就小莫整個人生最大的心理障礙;後來的隱藏基督徒身分,學習猶太戒律;在學校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與白人女孩結婚而遭到對方父母親的不認同的憂慮;到警察局向警察告解自己不是猶太人的隱情;在戰爭中遇到「救自己人也要救敵人傷患」的內心衝突;還有不斷在自我心中浮現的「我是誰?」等問題,全部集中在這男孩的身心裡,像一顆快被擠壓而致變形的氣球,一不小心就會爆破,然後灰飛湮滅。

 「愛,是需要冒險的(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冒險),但無法幫他人決定該怎麼愛。」爺爺這麼跟小莫說。愛從己出,以及愛能平撫一切傷痛、抹除一切界線的道理,無非是化解一切衝突與罪惡的根本,也是此片所要宣揚的中心主旨。所以我們看到寄養母親雅爾不斷的用愛來教導小莫,用愛化解衝突,也讓他知道「什麼是愛」。當中最令我動容的便是雅爾在眾人面前舔小莫臉上的青春痘以證明黑人也是人、是健康的,不應該受到歧視的待遇;其次,雅爾默默的觀察小莫的行為舉止與心理狀態,還去學習蘇丹人的習俗,終於突破小莫心房,終在某個晚上,讓一向「拒絕吃飯以示抗議」的小莫乖乖的吃下養母為他作的菜餚,當他多吃一口飯,就象徵著多接受了一份關愛,雅爾哭了,我們也都為之紅了眼眶。

 《標竿人生》第十六章這麼的說到,「(當你死去),當你進入永恆,你必須留下一切,所能帶走的就是你的品格特質。」而這個品格特質,不會由你累積的金錢、房子或豐功偉業來衡量,而是經由愛表達出來的信心來看待。愛是一種關係,需要付出時間去建立這良好的關係,無論在親情、友情、愛情,或對神的愛之上,那會是一種犧牲,也是會是一種專注,以致於忘了自己存在的終極表現。

 所以我們從雅爾的眉眼舉止間,看到她對小莫流露出宛若親生母親的關愛;看到爺爺與族長對小莫的諄諄教誨,形成另一種愛的形式;莎拉對小莫的愛,不在乎他是白人、黑人,或者紅人,也不在乎家中父母對對小莫的歧視與不認同,她將耳機的另一頭放在小莫的耳中,彼此聽著情歌〈Every time〉、輕輕相擁,她說:「我就是愛你這個人。」還有什麼比愛能賦予人們更多的希望?所以小莫在這些愛的澆灌下,成為了醫生,也終於回到自己的國土上,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母親。

 生命是土,希望是月光,小莫常常光著腳鴨踏在異國的土地上,抬頭望著皎潔的月,他在緊握生命的希望。回想自己,當我們明明接受到許多愛,被愛充滿的時候,為什麼我們還流淚?那除了感念現在之外,還包括了憶起當時的種種景況,才想到,原來那就是愛;原來隱約之中,我們都還是有一塊傷疤存在,不痛了,也不會消失,只是需要更大的愛能,來遮蓋、來修造,直至再次的豐滿溢出,並幻化出另一種生命美感。

 我現在的生活,充滿著許許多愛與關懷。在受過許多磨難或疑問,然後獲得了解答及填補的時候,只要接受到正確的信息,轉變就會很快速,且信念也會很堅定。因為我知道愛的感覺是什麼,受傷的感覺是什麼?所以我不會再去犯同樣的過錯,也學習著如何發揮愛能,更加恆常久遠。身上的傷疤不會不見,但順著這道痕跡,緊握生命的希望,用愛換著角度想,痕跡也能勾勒出一朵美麗的浪花。不只在皮膚表層,也在我們曾經受傷的心海裡。

 希望如果有機會,時間允許,你們真的可以去看一下這部,關於愛的故事,保證值回票價,不須此行喔!

藍川芥Aika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文/藍川芥

 像夏日的柳橙汁;像仲夏夜的燦爛煙火;像封面那白皙透亮的光線,捎過背光的邊緣直接親吻肌膚、輕繞瞳孔、再穿入心底。那音符如光線微粒侵襲,所到之處無不歡欣鼓舞。憂鬱的展露了笑顏;悲傷的眼淚幻化成夏天美麗的花朵;歡欣的更加歡欣,心不隨之起舞,都難!

 初聽Advantage Lucy,會直接的聯想到Mondialito,但他們不若Mondialito那般冷靜空靈,反而是在略帶沙啞而甜美的歌聲中,注入了歡慶的元素。若要為Advantage Lucy的音樂下定義,可以很敷衍地為他們貼上「澀谷系」的標籤,但和典型澀谷系那種開心無傷花俏的聲音,還是可以察覺到些微的不同。

 出道前的Lucy,已經產出過九張作品,95年成軍的Lucy,迷倒眾生的原因不外乎那可愛如小孩又略帶沙啞嗓音的Aiko。所以無論是多麼輕快活潑的曲風,讓他唱來還是略帶了成熟且淡淡憂傷的味道。不過,整個來說,那種憂傷無傷大雅,因為太過完美無暇總是離真實的人生有點距離,百分之八十的歡樂加上百分之二十的憂傷,正好可治療現代人強加於身的美麗缺陷。

 默契音樂的文案推舉〈Anderson〉一曲,說它跳脫而伸縮自如的Fizzy小喇叭縱貫全場,外加咆哮的電吉他醒神程度不在話下;然而我還是比較青睞如〈Everything〉、〈splash〉、〈planetaria〉這類慢板而悠揚恬靜的曲風,尤其是〈Everything〉一曲,開場的搖鈴聲直接搖醒我們陰鬱已久的靈魂,接下來加入的輕盈電音以及進行曲般的節奏鼓聲,更如俏麗名伶拉著我們的手跳起輕快舞步,髮絲在飄揚、衣裳都旋開成碎花片片,熱鬧,又甜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Advantage Lucy已經確定來參加今年暑假的野台開唱,所以此次野台有他們的加入,勢必會讓這個夏季掀起一波高潮,因此喜歡Advantage Lucy真的可以去現場感受一下那甜死人之後再被沙啞嗓音輕輕包裹的獨特氛圍。他的魅力會讓你忘了你的存在,而當你忘了自己的存在的時候,那你便是愛上他了!

 我在右邊的FLASH播放器放了《Echo Park》(2005)專輯的三首歌,另外也放了《Oolt Cloud》(2001)專輯的三首歌(Oolt Cloud、Sakuranbo、hibikasete),可以聽聽看。而這頁面最下方的則是《Station》(2000)年的〈shuumatsu〉,總之,我的部落格已經被Advantage Lucy包圍了,就是這麼好聽這麼愛,大大推薦!

◎默契音樂:按此←  |  ◎出過全碟:按此


advantage Lucy - shuumatsu

藍川芥Aika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文/藍川芥

  從mori那發現的玩意兒!
  Gabbly是一個線上即時聊天的「小視窗」,適用於各個網站。
  只要輸入網址,就可以和正在瀏覽那頁面的其他網友聊天(或看他們的對話)
  方法很簡單,就是在
http://www.gabbly.com/這串網址後面加上要觀看的頁面網址
  譬如說你現看我的網頁網址是
http://blog.xuite.net/a_jay/blueriver
  那麼在http://www.gabbly.com/這串網址後面加上上面那串網址,按ENTER
  就會跳出一個小視窗,便可以和現在閱讀這份網頁的人聊天!

  所以,大家可以試試按→這裡←就知道怎麼玩了啦!


藍川芥Aika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藍川芥

 如果你是關心社會,想讓世界更美好的人,你應該看這部片;如果你是新聞系或傳播相關工作的人們,除了當年必看的《大國民》之外,現在你更應該看這部片!

 由喬治克隆尼出資自編、自導、自演,並在此次奧斯卡金像獎與《衝擊效應》、《斷背山》同為角逐桂冠的《晚安,祝你好運》,其實是一部仿紀錄片的電影。導演刻意以黑白底片呈現復古美感,除了讓觀影者彷彿置身50年代山雨欲來風的詭譎氣息外,更藉此烘托了男主角愛德華蒙洛(Edward R. Murrow,大衛史翠森飾)的崇高形象。

 《晚安,祝你好運》是描述美國50年代恐共氣氛下,威斯康辛州的麥卡錫參議員趁勢崛起,隨意指控、誣陷無辜同僚及官員,讓全國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人人自危。就在這樣風聲鶴唳的環境下,六名哥倫比亞電視台的記者挺身而出,揭穿麥卡錫製造恐怖,壓迫媒體和人民言論自由的卑劣行徑。儘管被國家機器強力打壓,但六名記者仍嘗試扳倒麥卡錫,希望成功捍衛真正的新聞自由與民主真意。

 我本身是學新聞出身的,離開學校幾年,再看此片,其實感觸良多。當年上新聞學的時候,曾義憤填膺、慷慨激昂的寫下許多評論,並希望有朝一日能秉持所謂的「精確新聞」、「深度報導」、「新聞倫理」,作一個真真正正的新聞人。後來我到過電視台、報社實習,也從學長姐、同學當中了解到,新聞工作的「現實」真的是與老師所教的「理型世界」差之千里,尤其是在號稱全世界媒體密度最高的台灣這個小島上。

 台灣的電視節目,或者新聞報導,我覺得一直以來都沒有進步,煽色腥的話題依然當道;扒糞、揭露的新聞依然是頭條;人民「知的權利」以及新聞「第四權」的觀念依然界線模糊;只是感覺新聞台跑馬燈的來回交錯更靈活了些;然後政府有天應該會同意新聞台可以跨足報名金鐘獎戲劇類獎項。

 這部電影的適時拍攝,除了呼應麥卡錫五十年檔案大曝光之外,其實也間接的給予我們現代光怪陸離的社會一個當頭棒喝。資深媒體人楊照、張大春、唐湘龍、莊開文;知名政論家江岷欽、胡忠信都一致熱血沸騰,大力推薦;甚至連一向內斂的前立委沈富雄都大聲叫好?工運領袖鄭村棋更是直接點名李濤與鄭弘儀,「建議」他們兩人都該好好「研究」一下這部電影。我才在想,裡面其中有多少人,或許仍是造成現代台灣媒體亂象的共犯結構之一呢!

 我無法直指台灣的媒體應該怎麼作才能從亂象中走出來,因為我相信他們都比我更清楚怎樣才是對的,什麼是客觀與公正的報導,什麼是純淨新聞,什麼才是所謂的新聞,我想他們一定比任何人清楚。只是在上下交相賊的這個時代,沒有人敢像記者艾德華‧蒙洛(Edward R. Murrow, 大衛史翠森飾)和他的節目製作人佛瑞德‧芬德利(Fred W. Friendly, 喬治克隆尼飾)一樣,敢仗義執言,敢維護正義與真理。我指的是,真正具有影響力的那些媒體人。

 感謝喬治克隆尼為新聞/傳播系拍了一組好教材,我相信那定是他不希望這個世界再繼續這樣「瞞天過海」下去;最後,引述電影最後,愛德華.蒙洛那段扣人心弦的演說作為結尾(當時他的節目已被調至冷門時段),相信定能更清楚了解到此部電影的精神所在:

 「那些認為"人們不會看這節目,他們不感興趣"或"他們滿足現狀,漠不關心"我只能說,以一個新聞記者的觀點,有足夠的證據反駁他們的主張。」

藍川芥Aika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藍川芥(2002.5)
 
 ps.我沒有不開心,這是四年前寫的了!
  我沒有Blue....想,以後還是不要PO舊文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麼久以前 天際是終點
  有關月亮的身世 裁進線裡
  牽引每個人的眼 用每天
  勾勒著謎樣的謎樣的解
  就這樣繞圈 也成就了永遠

  三葉蟲的傷口 沒有人懂
  顯微鏡發明以前 巫婆是仁慈的象徵

藍川芥Aikaw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